警醒反思 共筑和平——访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
2025-08-28
HaiPress
人民网吉隆坡8月27日电 (记者章念生)“二战给马来西亚留下了深刻伤痕。每年的8月15日,马来西亚全国各地都有纪念活动。”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教授翻开的自己的一本著作,向记者展示马来西亚沙巴州民众在二战期间反抗日本侵略的起义事迹。“这是日本占领东南亚期间少数由老百姓发起的抗日运动,不少参与起义的民众因此蒙难。但它在马来西亚的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黄子坚经常前往沙巴州参加纪念活动,已然老迈的烈士遗属那悲痛的面孔让他难以忘怀。“日军1941年12月从哥打巴鲁登陆,70天内打到新加坡。期间哪个地方强烈反抗,日军就搞‘清盘’,将整个村庄的人抓起来杀掉。战后马来西亚不少地方立起了纪念碑,以纪念战争中逝去的人们。”
纪念过去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写下这些有关二战的文字,是为了纪念,更为提醒世人战争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从沙巴州一个小小的地方到整个马来西亚再到东南亚,二战期间都遭到重创。原本美丽的城市被毁掉,大量平民被夺去了生命。”黄子坚说,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宗旨和愿望,是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但从那时到现在,世界上局部地区战争和争斗不断,世界和平稳定受到挑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除了纪念过去,警醒战争代价,也应该反思战争如何开始,从而引以为戒,共筑和平。”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马来西亚提供了诸多支持。黄子坚介绍说,马来西亚华人为支持中国抗战纷纷踊跃捐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人因此遭到日军报复。在中国海上通道被日军切断之际,3000多名南侨机工奔赴中国战场,为保障中国抗战物资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批在香港念大学的马来西亚年轻人,在香港沦陷后因为英文专长被送到美国受训成为飞行员,主要驾驶轰炸机、运输机等,帮忙运送抗战物资。”黄子坚多年前曾遇见其中一位,印象颇深,“他们都是为中国而战,为和平而战。”
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黄子坚表示,一个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万众一心,动员起全面战争的力量,坚持下去并取得了胜利,非常了不起。“中国这种坚强的民族意志令人感佩。”
这也体现在今日中国的建设事业上。“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速度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如今,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高铁运营里程4万多公里,高科技的运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可让沙漠变绿洲。”黄子坚说,这得益于中国领导层坚定一致,目标清晰,为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懈努力。
“中国领导层很清楚人民、国家要什么,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持之以恒,坚决实施。”黄子坚回忆起此前在北京学习的场景,“当时有一门课专门讲中国的教育蓝图,时间跨度30年,目标清晰,循序渐进,从硬件更新、人才引进到软件完善,每个领域、每个阶段等明确规划。如今,中国已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了。”
黄子坚认为,发展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最不希望受到战争的破坏。“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是通好通商,而不是战争和侵略。今日中国,同样坚持共同发展进步,这也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他说,“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帮助弱小国家,为其他国家竖立了良好榜样。希望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苏缨翔、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