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农业:在挑战中谋转型,于多元中求发展
2025-10-15
HaiPress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10月14日电 (张茜)近期南非农业领域呈现出复杂而积极的发展态势:第三季度农作物生产表现强劲带动行业整体向好,同时面对国际贸易壁垒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助力下,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但部分领域的结构性挑战仍待破解。
生产格局分化,农作物成增长引擎
南非农业部最新《农业状况评估报告》显示,尽管行业发展不均衡,但多数领域已迈向有利增长路径。作为贡献全国3%GDP的重要产业,农业通过与加工、物流等领域的强关联,在经济中发挥着远超占比的作用。
夏季谷物和油籽成为增长亮点,得益于充沛降雨与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同比激增28%至近2000万吨,延迟收获虽推升短期增加值,却也因供应充足对价格形成压制。冬季作物在病虫害与干旱影响下仍实现4%增长,小麦、油菜籽等品种产量保持稳定。园艺产业表现亮眼,柑橘、落叶果树及酿酒葡萄产量均有提升,2025年柑橘预计迎来1.8亿箱的创纪录收成。
畜牧业则持续承压,口蹄疫导致牛肉、乳制品行业屠宰量与胴体重量双降,虽因玉米、大豆丰收使饲料成本降低缓解部分压力,但生产者仍面临高风险环境。不过猪肉与禽肉板块受益于消费替代效应与短生产周期,收益略有增长。
贸易承压转型,亚洲市场成新方向
面对美国对部分农产品加征30%关税的压力,南非农业展现出较强适应性。南非农业部总干事穆克萨·拉马索迪(Mooketsa Ramasodi)坦言,关税已对柑橘、葡萄酒等出口品类造成冲击,影响产业链稳定,潜在失业风险达8万人。
但数据显示美国并非核心出口市场,过去几年其在南非农产品出口中占比仅4%—6.5%,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与欧盟占比分别达39%和25%。在此背景下,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推进:2025年2月南非成功开拓菲律宾鲜食葡萄市场,该市场谈判历时十年,有望助力农民参与出口贸易;同时对越南柑橘出口、对华牛油果出口持续增长,通过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对接亚洲需求的跨洲供应链正在形成。
KAL集团CEO肖恩·沃尔什(Sean Walsh)指出,关税虽对夏威夷果、葡萄干等小众高价值品类造成影响,但也加速了市场重构,南非正在南美及欧盟竞争对手的传统市场中寻找新机遇。2024年南非农产品出口额达137亿美元,2025年第二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10%、至37亿美元,印证了多元化策略的初步成效。
政策聚焦包容,技术创新赋能升级
南非农业部长约翰·斯汀霍森(John Steenhuisen)强调,包容性已从道德要求转变为增长与竞争力核心,在G20轮值主席国任期内,将包容性市场参与、技术创新等列为四大战略支柱,推动政策转化为实际产能提升。这一理念与近期农村发展研究结论相呼应,该研究指出政策需超越农业主导思维,通过职业培训等拓宽农村居民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成为转型关键动力。在农业推广服务建立百年之际,南非加速数字化转型,2020—2025年小型无人机市场年均增长22.35%,预计2025年规模达1.38亿美元。中南农业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夸祖鲁—纳塔尔省甘蔗种植区使用中国极飞科技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量达170公顷,远超人工效率;林波波省部署的北斗卫星系统实现精准种植与灾害预警,文达大学试验农场经理库塔玛(Kutama)表示,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助力南非接入全球数字农业网络。
多重挑战待解,韧性发展可期
尽管前景向好,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园艺与葡萄酒行业受困于美国市场摩擦及出口多元化缓慢;农村发展中,年轻群体非农业就业意愿强烈,但受限于教育与技能短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化,艾玛斯社区缺乏生产资料,塔巴恩丘则面临基础设施与政策协调问题。
对此,政府与业界正协同应对:农业部联合贸易部门与美国沟通关税问题,同时通过“农民田间学校”项目新增260名农技人员;企业层面积极探索印度等替代市场,顺应全球需求趋势调整布局。斯汀霍森表示,南非农业具备韧性与开放视野,只要给予公平环境与清晰信号,生产者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多元化市场布局深化、技术应用普及及包容性政策落地,南非农业有望进一步化解短期压力,巩固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特色地位。
(责编:王禹蘅、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