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骑乘电动车强制佩戴头盔 安全法规升级
2025-11-28
HaiPress
11月28日,新修订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由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6年5月1日实施。此次修法将“安全”置于首位,通过约束人的行为和规范车的状态双管齐下,为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全面加码。强制佩戴乘员头盔、骑行时不得浏览手机、全面禁止非法拼改加装、严禁携带电动车电池进入居住建筑等措施均以立法形式明确,标志着北京非机动车管理进入更加精细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非机动车及配件质量参差不齐、废旧电池处置不当等问题是引发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事故的重要风险源。为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条例》设置硬性门槛,明确规定在本市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器、乘员头盔等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以确保关键配件安全可靠。针对电动自行车电池老化带来的消防风险,《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电池超过生产日期五年的,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估;未通过安全性评估的,应当停止使用。各区政府将确定安全性评估网点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废旧电池回收服务,鼓励以旧换新,并确保废旧电池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在登记环节,《条例》明确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车辆需经登记取得行驶证和号牌后方可上路。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的有效期为10年,期满可申请延用。公安交管部门应推进电动自行车行驶证电子化以及数字电子识别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通过增设登记点、简化办理程序、推行带牌销售和网上办理等方式优化流程。快递、外卖等行业车辆将配发专用“身份标识”,平台企业的算法规则也纳入法治轨道。《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用于互联网租赁或者快递、外卖等服务活动的,发放专用号牌。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算法备案手续,制定算法规则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规则,合理确定配送时间、路线等标准和要求,定期开展算法审核、评估、验证,动态优化算法规则,保障从业人员依法、安全、文明驾驶。同时,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保险、统一配发车辆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安全保障水平。
